如何聆聴西洋古典樂
Apple Music古典樂app現已在中国大陸推出 1,想必對古典樂不感冒的朋友來說不失爲一次入門聆聴的契機。作爲一個西洋古典樂的爱好者和advocator,也借膽在此分享一下多年來聆聽的淺薄之見(亦可謂我心中的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供願意嘗試的朋友參攷。
什麼是古典樂
- 意識到古典樂就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
- 你完全可以像對待流行樂或任何音樂一樣對待古典樂,但首先你要瞭解如何對待聆聴這箇行爲;
- 聽古典樂不會讓你変成髙雅的聖人,不聴亦不會說明你是凡俗之輩;
- 意識到古典樂是已經「死掉」的音樂
(古典樂之所被稱爲「古典」樂,正是因爲它已經「死」了);- 大部分古典樂作曲家已故;
- 絕大多數古典樂樂譜在今天演奏都沒有任何即興,即便是對於樂譜上的華彩樂段Cadenza(相當於現在的solo樂段),演奏者都是嚴格按照作曲家事先譜好的樂段來演奏;从音樂現場即興演奏這個意義上講,古典樂已「死」;
- 大多數古典音樂演奏家或从事古典音樂工作的蓻術家,都很難看到有跨界合作的行爲(譬如少有的馬友友和爵士聲音蓻術家Bobby McFerrin的合作,拉維·香卡與小提琴家梅紐因––West Meets East, 以及與披頭士的吉他手George Harrison的合作––Collaborations),古典樂的圈子相對固化且墨守陳規,从古典音樂蓻術家這箇意義上講,古典樂已「死」;
- 當代絕大多數的古典音樂會現場都有不成文的禮儀規範,比如,不能在樂章間鼓掌,不能大聲喧譁等等;而曾經最流行的(古典樂)音樂會更像是現在Jacob Collier的音樂會現場一樣,在聴到出彩的樂句後會聴众發出相應的歡呼和吶喊的回應,或是在(當時的聽众)認爲糟糕的表演後發出噓聲甚至憤怒離場(如《春之祭》的首演騷亂);从當代古典樂現場的互動與禮儀規範來看,古典樂已「死」;
- last but not least, 人們對待古典樂的態度已同對待博物館裏的化石無異,這更加劇了古典樂的「死亡」;
- 緃然古典樂已「死」,也不妨碍我們欣賞與活用;
- 意識到古典樂是經過時間沉淀的經典
(古典樂之所被稱爲「古典」樂,也正是因爲它是「經典」);- 可理解爲中國古典文學語境下的唐詩宋詞;
- 經典的作品可能accessible(易接近和理解的),更有可能是不易接近的,這時,我們的聆聽態度(見下文)便顯得尤爲重要;
- 意識到音樂只関乎於音樂本身
- 絕大部分的古典樂都是無標題或歌詞的音樂;對於習慣了有標題和歌詞的流行樂的聴众來說,「這曲子在表達什麼」成了最常見的疑惑;引用伯恩斯坦在《青少年的音樂會》Young People’s Concerts節目裏的第一集:《音樂意味着什麼》開場中所言,
…no matter how many time people tell you stories about what music means, forget them. Stories are not what the music means at all. Music is never about anything. Music just is.
無論人們多少次告訴你音樂意味着什麼,都請忘記它們。「故事」並不是音樂的真正含義。 音樂不關於任何事物。音樂只是音樂本身。
- 所以,音樂並非在表達標題(要知道貝多芬的多首鋼琴奏鳴曲的標題均爲後人所加),並非在表達圖畫(即便是基於繪畫而作的《展覽會之畫》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亦不在表達故事(即便是給孩子的交響童話《彼德與狼》),音樂只関乎於音樂本身,以及你聆聴時感受和想象的世界。
- 絕大部分的古典樂都是無標題或歌詞的音樂;對於習慣了有標題和歌詞的流行樂的聴众來說,「這曲子在表達什麼」成了最常見的疑惑;引用伯恩斯坦在《青少年的音樂會》Young People’s Concerts節目裏的第一集:《音樂意味着什麼》開場中所言,
怎樣對待和聆聴古典樂
- 專心聆聴
- 「專心」意味着「一心一意」「心無旁騖」,wholeheartedly;
- 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把古典樂當成BGM來聴;你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程度跟你聆聴的專心程度正相関;
- 用大音量聆聽;
- 如果你正使用着還不錯的音頻外放設備,開大音量吧!直到你覚得剛好有些overwhelemed「被吞沒」爲止;
- 放下成見聆聴;
- 放下「我在聽古典樂誒」「這音樂好嚴肅」等潛意識,像聽hip-hop一樣(或是說像聽任何聲音一樣),用身體去感受震動,感知音樂;
- 根據自己的喜好聆聽 vs 根據推薦聆聽
- 首先,要意識到所謂「聴不懂」不是作曲家的問題,而是自己的鑑賞能力和聆聴經驗的問題;
- 其次,在做到前三點後,仍然對某部作品無感,請給它和自己一些時間,待時機成熟時自然會與其邂逅;
- 雖然許多聆聴指南都會按時間綫和流派來排序介紹,但並沒有「先聽古典主義再聽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的聆聴順序暗示;同時熱衷Prokofiev(普罗科菲耶夫)和Stravinsky(斯特拉文斯基)但討厭莫扎特的大有人在。
雖然是郎朗出任蓺术家大使,app本身也不完美,但在很難於綫上方便接觸到優質蓺術作品的中国大陸,這已是一張實惠至極的通向外面世界的入場劵了。如果你識聽英文,也在此強烈推薦訂閱一位國际上活躍的指揮家主理的Sticky Notes: The Classical Music Podcast.
iPhone或iPad用戶打開App Store即可下載;Apple Music訂閱用戶現可下載並暢享Apple Music古典樂app,這是他們現有訂閱的一部分(¥10/月),無需額外付費。↩︎